后赤壁賦

后赤壁賦

后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1,將歸于臨皋2。二客從予,過黃泥之坂3。霜露既降,木葉盡脫4。人影在地,仰見明月,顧而樂之,行歌相答5。已而嘆曰6:“有客無酒,有酒無肴,月白風清
概覽

《赤壁賦》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——被貶謫黃州期間。 元豐五年(1082年),蘇軾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,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,后人因稱第一篇為《前赤壁賦》,第二篇為《后赤壁賦

北宋喬仲常《后赤壁賦 圖》,現藏于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註解 [編輯] ↑ 原本據推斷為「二道士」,後人以「孤鶴」當為「一道士」,疑誤。臺灣學者衣若芬在《談蘇軾〈後赤壁賦〉中所夢道士人數之問題

由此可以說,《后赤壁賦》與《前赤壁賦》表達的是同一主題思想,只是情緒上此《前赤壁賦》壓抑低沉,格調上也顯得蒼涼肅殺。 在藝術上,《后赤壁賦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文中描寫山川勝景,筆力雄健,景物刻畫細致入微。

后赤壁賦鑒賞 作者:佚名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,以客為陪襯,但后赤壁賦重在游、狀景,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,闡發哲理。本文第一段,作者在月明風清之夜,與客行歌相答。先有“有客無酒”、“有酒無肴”之憾,后有“攜酒與魚”而游之樂。

后赤壁賦. ①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(1),將歸于臨皋(2)。.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,我從雪堂出發,準備回臨皋亭。. 二客從予,過黃泥之坂(3)。. 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,一起走過黃泥坂。. 霜露既降,木葉(4)盡脫。. 這時霜露已經降下,葉全都脫落

《后赤壁賦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,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(1082)貶謫黃州(今湖北黃岡)時,是《赤壁賦》的姊妹篇。與前篇純寫江上泛舟不同,后篇記游,以登岸履險為主,也無談玄說理的內容。文章前面記真景真情,通過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,給人一種壯闊的美感;中間對踞石攀木

  • 后赤壁賦
  • 后赤壁賦
  • 后赤壁賦鑒賞_古詩文網
  • 后赤壁賦

后赤壁賦. 10月 21, 2019 · by YU · in 詩詞文書畫. 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將歸于臨皋。.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。. 霜露既降,木葉盡脫, 人影在地,仰見明月,顧而樂之,行歌相答。. 已而嘆曰:“有客無酒,有酒無肴,月白風 清,如此良夜何!. ”客曰:“今

《后赤壁賦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,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(1082)貶謫黃州(今湖北黃岡)時,是《赤壁賦》的姊妹篇。與前篇純寫江上泛舟不同,后篇記游,以登岸履險為主,也無談玄說理的內容。文章前面記真景真情,通過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,給人一種壯闊的美感;中間對踞石攀木

后赤壁賦鑒賞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,以客為陪襯,但后赤壁賦重在游、狀景,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,闡發哲理。本文第一段,作者在月明風清之夜,與客行歌相答。先有“有客無酒”、“有酒無肴”之憾,后有“攜酒與魚”而游之樂。

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。 (2013年2月13日)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,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。 致使用者:請搜索一下條目的標題(來源搜索: “后赤壁賦” — 網頁、新聞、書籍、學術、圖像 ),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(判定指引)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