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魯閣族紋面

太魯閣族紋面

紋面是太魯閣族特別的文化,依據本族耆老的說法,紋面有以下的原始意義「Balay bi seejiq Truku(真正的人)」、「balay bi seejiq(真正的人)」、「Balay bi snaw(真正的男人)」、「balay bi kuyuh(真正的女人)」、「snaw kana snaw(男人中的

DOC 檔案網頁檢視

太魯閣族傳統紋面介紹 此照片為加灣紋面之長老婆婆 此照片為加灣紋面之長老公公 「紋面」即現代生活中的「刺青」,原住民族傳統習俗中僅有 泰雅族與太魯閣族才具有的文化,在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紋面文化中是一種超脫於原始的美感,「紋面」在太魯閣語稱為『巴大斯克拉斯』, 如今這種文化習俗已不再沿襲,現在只能在極少數的部落長老中才可看見,但此種文化

太魯閣族男子、女子約14、15 歲成年後,才可以紋面;女子則在織布技巧受到長老肯定後,才能在臉部刺上紋面。 太魯閣族的紋面文化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遭到禁止,中斷紋面的風俗習慣。

他說,紋面是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但是近幾年來已被貼紙取代,年輕一輩很難理解紋面的真正意涵,他在額頭及下巴紋出圖案,並不是想出鋒頭,而是希望從自己開始,喚起族人注重祖先的

國家圖書館(NCL-Taiwan)典藏 / 4489 / 臺北生番屋本店印行 / 約1920年代 / 《世紀容顏 下》 原圖說明:「在名勝太魯閣峽深處居住的可憐少女們,有著非常純潔如同神一般的表情。」 太魯閣族 婦女的紋面,看起來和 泰雅族 差距不大,但他們的頤紋寬闊而接近平行,顏色為淺綠色。

生活類/紋面(太魯閣族) 生活類/巴拉告(阿美族) 生活類/命名方式(賽德克族) 祭典類/大船下水祭(達悟) 祭典類/瑪雅斯比(鄒族) 瀏覽全部25集 按下收藏,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>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!我瞭解了 回官網 rss訂閱 到

太魯閣族人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,信仰祖靈並遵守祖先訓示gaya,祖靈祭為重要祭儀。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、萬榮、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,以及吉安鄉慶豐、南華、福興三村,並於中華民國93 年(2004)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,稱為太魯閣族。

紋面或刺面是很多民族的習俗,臺灣的泰雅族、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也有紋面的習俗。 在太魯閣族的習俗當中,紋面 代表成年及其成就的標記,沒有紋面的人將無法得到族人的尊敬及認同,更無法論及婚嫁。而個人也必須在適齡期達到族人所

  •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
  • 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
  •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
  • 認識原住民:細說太魯閣族

太魯閣服飾的不同圖紋、款式、紋路、質地,均表示了不同的太魯閣特徵,衣飾的圖騰皆有其信仰,也跟紋面習俗有關。通常分為日常服、工作服及禮服。日常服為平日穿著,以素色麻布衣為主;工作服是耕作時穿的,較粗,方便活動;禮服為祭典時穿,比較慎重,以紅、黑、白為主色織出華麗紋飾。

太魯閣族人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,信仰祖靈並遵守祖先訓示gaya,祖靈祭為重要祭儀。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、萬榮、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,以及吉安鄉慶豐、南華、福興三村,並於中華民國93 年(2004)公告認定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,稱為太魯閣族。

紋面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,也最具特色的身體裝飾。太魯閣族男子、女子約14、15 歲成年後,才可以紋面;女子則在織布技巧受到長老肯定後,才能在臉部刺上紋面。太魯閣族的紋面文化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遭到禁止,中斷紋面的風俗習慣。

紋面 「紋面」亦即漢人所謂「刺青」,太魯閣語稱「 Patas qras 」,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。「紋面」的理由男女不同,男子 16-20 歲,是成年與勇敢的象徵,只有獵過敵人的頭才可紋面。女子紋面則為 16-20 歲,是成年與美麗的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