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的戒律,即指道教徒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操守。戒律的作用,是防止行為犯過失的警戒性條文,其內容偏重於道士的個人修養。常見的戒律有「三戒」、「五戒」、「八戒」、「十戒」、「老君二十
歷史
道教戒律是一些約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準則。戒律的內容主要有不得殺生,不得喝酒吃肉,不得偷盜,不得邪淫等。根據戒條的多少有三戒、五戒、八戒等。五戒為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除戒律外,還有道教清規,就是道士犯戒以後的處罰
道教戒律是一些約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準則。是由北魏寇謙之創立,因為早期張道陵所制的道戒不嚴。到北魏時期道戒鬆散各成一體,教職多為父承子繼。到了隋朝根本廢除集體黃赤之術和交五斗米入道。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,有著不同的內容。
概論
戒律的名稱及作用 濟群法師 內容提要:學習戒律,首先要瞭解這一名稱的內涵。為什麼叫戒律?戒與律有什麼不 同?戒律有哪些種類?出家人學戒、持戒,究竟有哪些作用? 關鍵字:戒律聲聞戒菩薩戒 作者簡介:釋濟群,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,《閩南佛學》主編,蘇州戒幢佛學研究 所所長。
淨宗同學修行守則—什麼是戒律 悟道法師主講 (第三集) 【認識悟道法師】 2021/5/24 臺灣臺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:WD13-005-0003 【點我看更多集數】 《淨宗同學修行守則.律要節錄》。諸位同修,大家好。
正覺同修會三歸五戒及菩薩戒. 由 平實導師親自主持授予佛戒;戒項包含「三歸依及五戒」和依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及《梵網經》為本的「上品菩薩戒」。. 法會時不僅授予佛戒,更開示佛戒的精神,讓受戒的佛子更能掌握其精要,進而「 持戒清淨,精進佛道 」。.
有很多真佛宗的弟子,皈依之後,問我真佛宗要守甚麼戒律?我們在皈戒證書如此寫道:「茲因佛旨。一心皈依佛門。認禮明師。皈依蓮生法師。願盡形壽奉佛意行善。願盡形壽奉法持戒。願盡形壽效忠國家。孝幎父母。禮敬師長同門。一生一世。奉行不二。
- 道教的五戒十善,道教的根本戒律!
- 什麼是以戒為師? 佛陀即將入滅﹑涅槃時,阿難尊者代大眾發問,
- 印順導師全集
- 入門綱要
·道士道姑是一種什麼稱呼 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術的教徒稱為道士。道士一般是師徒相傳。入道後唯道為務,持齋禮拜,奉戒頌經,燒香燃燈,不染塵務。道士又稱道人,全真派有女道士,俗稱道姑。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稱乾道,女道士又稱坤道。 ·什麼是宮觀?
PDF 檔案
什麼是以戒為師? 佛陀即將入滅﹑涅槃時,阿難尊者代大眾發問,佛弟子們在失去了佛陀這位 導師後,該怎麼辦?佛陀回答,佛弟子們只要能奉持戒律,將戒律當作指導修行 的導師,那就與佛住世的時候一樣了。
所以佛制戒律,對於犯重罪而又覆藏的,給予加重的處分。 同時,凡有慚愧心 ,慈悲心的比丘,見到同學,師長,弟子們犯罪,應好好的勸他懺悔。 如不聽 [P190] ,就公開的舉發出來(但也要在適當的時候)。
五戒 一、什麼是戒律 戒律是佛菩薩行為的規範。說實在話,在佛菩薩談不上規範,人家一舉一動就是這個樣子。我們把它記錄下來,稱之為規矩、模範,那是我們凡夫眼光當中看的。所謂小乘戒律,在家同修五戒十善,這些是我們的私生活,佛菩薩的私生活就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