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哪些

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哪些

概觀

無形文化遺產 (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)又被稱為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或日本、韓國的「無形文化財」,它是人類文化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,體現了特定民族、群體或地域的歷史、文化傳統、生活方式及美學。. 然而隨著現代化、全球化的影響,世界各國在政治、經貿上緊密依存,加速了各種文化的融合與蛻變,但同時卻也導致更多弱勢文化處於被覆蓋、甚至瀕臨消逝的狀態

世界遺產 · 世界記憶國家名錄特展—Time Images正式登場 · 影音專區-無形文化遺產

在文化遺產中,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組成部分。 中國已有端午節、京劇、針灸等39個項目入選,總數位居世界第一。 被淡忘的民間藝術,你見過幾個?

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 所界定的非遺類別 項目 表演藝術 (1) 粵劇 *^ (2)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* (3)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* (4) 南音 社會實踐、儀式、節慶活動 (5) 長洲太平清醮 * (6)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* (7)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 * (8) 中秋節—大坑舞

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失傳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? 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康樂棋〉 / 免費下載 如欲下載《我們的文化瑰寶-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資源套》,請按以下連結: 1. 《我們的文化瑰寶》小冊子 2. 3. 4.

PDF 檔案

田野與文獻 第四十九期 2007.10.15 第3頁 由此可見,這些看似清楚劃分的範疇其實 互有關係,要清楚界定並不容易,也直接引起甄 選項目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一些問 題:當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名錄時,它

香港四項傳統活動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今日(六月三日)表示,很高興得悉本港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-長洲太平清醮、大澳端午龍舟遊涌、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,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

在此次的政府間委員會上,入選的申報項目有日本的「和食」、韓國的泡菜文化(醃製泡菜的習俗)等30項,至此,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

  • 非物質文化遺產,你了解多少?
  • 楊方專文: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說
  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意義
  •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

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聞喜花饃” 2012年中國山西省聞喜花饃文化節展出的聞喜大花饃“龍騰盛世”,高4.06 米、直徑2.012 米、重 1800 千克,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花饃(面花)世界紀錄。 非物質文化遺產“錢棍舞”

楊方專文: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說 -風傳媒. 3.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畫、項目和活動(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):在締約國提名的基礎上

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視為社會存續的基因,在特殊的時空下,作為特定社會成員的集體記憶,是辨識一個社群的密碼。. 一個成熟的社會,不限官方欽定的項目,不因是否具有商業價值,而應為生存其中的意義,即我們怎樣成為我們,去保存我們曾經、現在的

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位於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現時,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」上共有480個項目 [1];首份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」上共有20個項目 [2]。 文化遺產一般分為 「有形文化遺產」和「無形文化遺產」,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分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