鴟鴞科

鴟鴞科

鴟鴞科 Strigidae. Leach (英語:William Elford Leach), 1820. 屬. 大約20多屬,見內文。. 鴟鴞科 ( 學名 : Strigidae ),是 鴞形目 兩 科 中的一科。. 包括近200種。. 面圓貌似貓臉,一部分品種有耳狀羽毛。. 角鴞屬 Otus. Pyrroglaux.

搜尋條件: 鴟鴞科 黃魚鴞 褐林鴞 草鴞 鵰鴞 領角鴞 領角鴞 開啟/關閉 遊園資訊 開放時間及參觀票價 收費及優待票標準 園區地圖 遊園須知 來園交通 建議行程 遊園服務

15 列鴟鴞科 Otus lettia Collared Scops-Owl 西領角鴞 2 3 蘭嶼角鴞 鴟鴞科 Otus elegans Ryukyu

序號鳥種名學名英文名
1 黃嘴角鴞 Otus spilocephalus Mountain Scops-Owl
2 領角鴞 Otus lettia Collared Scops-Owl
3 蘭嶼角鴞 Otus elegans Ryukyu Scops-Owl
4 東方角鴞 Otus sunia Oriental Scops-Owl

查看 today.to 上的所有 15 行

英名:Collared Pigmy Owlet. 學名:Glaucidium Brodiei. 別名:領鵂鶹、姬鴞. 目名:鴞形目(STRIGIFORMES). 科名:鴟鴞科(TYTONIDAE).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:臺灣特有亞種. 保育等級:第二級(II)、珍貴稀有野生動物. 生息狀態:臺灣不普遍留鳥. 特徵描述:小型體型,全長約16公分。.

中文名 鴟鴞科 分類位階 Family (科) 動物界 > 脊索動物門 > 鳥綱 > 鴞形目 > Otus lettia glabripes 作者:白欽源 來源: 漫步在森林的氣味裡 圖片詳情 Otus spilocephalus hambroecki

鵂鶹 科別: 鴟鴞科 英文學名: Glaucidium brodiei Collared Pigmy Owlet 特徵: 頭大頸短、眼大向前、黃綠色,嘴短而勾、夜行性猛禽、飛行無聲,為本省鴟鴞科中體型最嬌小者,頸背上有兩塊黑斑,是一種擬態現象,似一對眼睛,可嚇阻由後面偷襲之敵人。

鴟鴞科,是鴞形目兩科中的一科。包括近200種。面圓貌似貓臉,一部分品種有耳狀羽毛。 角鴞屬 Otus Pyrroglaux Gymnoglaux 白臉鴞屬 Ptilopsis 小雕鴞屬 Mimizuku 雕鴞屬 Bubo 林鴞屬 Strix Ciccaba 冠鴞屬 Lophostrix 維基百科

科名:鴟鴞科(Family Strigidae)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:非 保育等級:第二級(Ⅱ)、表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:臺灣留鳥 特徵描述:體型中型,全長約25公分。雌、雄鳥體色特徵大致相似,不容易用肉眼分辨。嘴喙黑色,先端有彎鉤狀。

  • 臺灣國家公園|鵂鶹 Glaucidium brodiei pardalotum
  • 臺灣國家公園|蘭嶼角鴞 Otus elegans botelensis
  • 臺灣國家公園|短耳鴞 Asio flammeus flammeus
  • 領角鴞

鴟鴞科 特有種 是 保育等級 臺灣最小的貓頭鷹。頭部至背部大致為黑褐色,密佈黃褐色與淡色斑,腹部白色,佈有不很規則的黑色粗縱斑。 留鳥。夜行性猛禽,嘴爪彎曲銳利。出現於闊葉林。主要食物為小動物。海拔分布於300至2800公尺

鴟鴞科 特有種 是 保育等級 小型鴞。全身大致為深褐色,虹膜深黃色,顏盤褐色,眉斑灰白色,胸以下淺褐色有深褐色縱斑。平常角羽不明顯,警戒時豎立

鴟鴞科 保育等級 嘴基部羽毛及腮為白色,眼黃色。背部大致為黃褐色,有褐色斑紋,胸至腹部為淡黃褐色,佈有暗褐色縱斑。 冬候鳥。夜行性猛禽,嘴爪彎曲銳利。出現於闊葉林、草生地。主要食物為小動物

科名:鴟鴞科 俗名:光足鵂鶹、花背耳鴞、赤足木葉鴞 保育等級:珍貴稀有 形態特徵: 中小型貓頭鷹,眼睛為橙紅色,體長約19~25公分,翼長約17公分,尾長約9公分,通體灰褐色,密布淡褐斑紋,有一對豎立如耳朵的角羽,和不甚明顯之黑色蟲蠹斑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